重大这门课也太太太有意思了吧!如何用草木来探索宇宙生命?
“去掉沸水中煮过的叶肉,
保留叶脉,染色,压花,塑封……”
听起来好像操作很精细,这是在做什么?
这其实是在完成一门非限课程——太空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作业。
这门课不仅不难,还是被秒抢的“爆款”课程。
因为大家都觉得这门课太有意思了!
神奇的课程从哪来?
太空生物学听起来似乎很遥远,其实不然。电影《火星救援》里男主角在火星上种起了土豆,那么现实中太空中宇航员的饮食问题该如何解决?如果所有的食物都要取材于地球,将会耗费巨大的运输成本,那么如何像电影一样,在宇航器或者月球上建立一个基地来解决宇航员的一部分生活的问题,这就是太空生物学要研究的内容。
为了使同学们在暑假也能接触到当前最热门的太空和合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学校理学部办公室建议由生命科学学院邱丹副教授开设了这门课程,并由任茂智教授、董攀副教授和杨爱民研究员组成教学团队,从构建月球的生态圈开始,探索太空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奥秘。课程设置的初衷正是希望本专业的同学之外,有更多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一起来领略太空和合成生物学的基础原理和前沿展望。这门课程还邀请了来自比利时的Maxime Bonnave博士一起授课,让选到这门课的同学都大呼自己“太幸运”。
“你说,我在太空的家是什么样呢?”
为了让这门课程的内容变得更加易懂和有趣,董攀曾开始过园林花卉学,受到启发,她把“压花技术”引入到太空生物学课上来——让同学们畅想,未来如果在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建造一个生物圈,将会是什么样?会有哪些生物生存?所有的这些思考都要用花草来搭建起一幅“生物圈之画”。
学会基本的压花技术后,利用花材和所学的太空生物学知识,再加上同学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一幅幅奇思妙想的作品就诞生了,“这些孩子们都特别可爱有想象力,他们用花做的孔雀,还有的同学把小猪佩奇带上太空。“董攀说。
对于这个好玩的作业,不少同学都大赞“有趣”!特别是很多“手残党”,做这份作业时终于找到“艺术家”的感觉了。
“五星好评!想要安利给全世界! ”
虽然这门课程都已经结束快半年的时间了,但当时建的课程群却一直没解散。参加太空生物学课程的各个专业的同学们还经常在群里讨论各种关于太空、关于宇宙的问题。不少“第一专业”并非生物学的同学却完全把太空生物学当作了“第一兴趣”。
再次想起这门课程时,大家都忍不住分享自己的有趣经历。有的同学最难忘的是老师们是如何把高精尖的专业知识浅显易懂地进行讲授,自己笨手笨脚地把一朵好看的小花给压坏的“心碎”经历;有的则是自己和队友之间如何一起搭档完成这幅“生物圈之画”的。
这门课程不仅成为大学生们难忘的回忆,还让不少中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作为暑期科学营的特色项目之一,太空生物学课程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生们一起学习和动手实践,开拓眼界。看似神秘的太空生物学,就这样来到了大家的身边。
彩蛋分割线
“我是一颗彩色的马铃薯”
除了好玩有趣的作业,生命科学学院还有好多有趣的科研成果,比如可爱的彩色马铃薯。采访的时候,小薇不仅惊叹于生命科学学院的强大的科研实力,还被展示窗里的彩色土豆吸引了目光。
为什么马铃薯是彩色的?奥妙就在于其中的花青素。花青素是自然界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具有抗癌的作用。如何利用花青素作为使用色素代替人工色素,是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马铃薯是人类最普遍的食物之一,如何用不同植物中的花青素来改变马铃薯的颜色,使其有更丰富的色彩和营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邱丹介绍,就像紫薯一样,彩色马铃薯的表皮和果肉都是彩色的,由于它的颜色与营养的代谢途径不同,所以改变颜色并不影响其本身营养物质的合成,同时还具有更高的花青素含量。
如果在未来,人们可以通过食用原本普普通通的马铃薯就能补充日常所需的色素,就既可以节约生产的成本,也可以避免因为长期摄入含有一定毒性的人工合成色素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彩色马铃薯的研究具有很广阔的研究前景。
文案:吴旆瑶,张卓洵,王立宇
摄影:郑慧娟
编辑:陈沁寒
推荐阅读